年轻人猝死率飙升 | 你的“血管年龄”可能比爸妈还老

 

 

那个曾被千万人祝福的“世纪婴儿”千千,生命永远停在了25岁——心脑血管疾病猝然夺走了这份充满希望的年轻生命。

 

无数人再次被敲响警钟:心梗、脑卒中等“老年病”正疯狂侵袭90后、00后!熬夜、高压、外卖依赖……这些隐形杀手是否也潜伏在你身边?

 

 

目前,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。长久以来,血管类疾病被视作老年人“专利”,然而近年来,由于职场压力、生活不规律等原因,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心血管疾病的“后备军”。

 

 
 
 
 
年轻人的“血管危机”
 
 
 
 
 

 

血管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它遍布全身,人体每6.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.1米的血管。

 

血管疾病,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、炎症性血管疾病、功能性血管疾病、血管的真性肿瘤性疾病等。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,心梗脑梗危害最大。

 

2025年最新统计显示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4万,其中18-39岁人群占比高达43%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《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》指出,20-29岁人群中已有15.3%成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。这也意味着,大约每六个心脑血管患者/高风险者中,就有一个是90后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血管加速老化的5大凶手
 
 
 
 
 

 

现代职场的“三高”模式(高强度、高压力、高负荷)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正在加速血管病变:

 

01
 
熬夜修仙

 

皮质醇长期飙升→血管弹性崩坏

长期熬夜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,诱发内皮功能障碍,减少NO合成,进而加速LDL在血管壁的滞留与氧化

 

02
 
糖分炸弹

 

奶茶甜品→肝脏疯狂合成LDL颗粒

高糖饮食会刺激肝脏合成VLDL,间接升高LDL颗粒数量,同时促进甘油三酯积聚,增加LDL氧化为ox-LDL的几率,推动动脉内形成斑块沉积

 

03
 
压力血栓

 

肾上腺素风暴→血管持续痉挛

压力大时分泌的肾上腺素会激活血小板,同时压力可能让LDL升高并诱导TF表达。激活的血小板和LDL诱导的TF共同作用,增加血栓风险

 

04
 
久坐封印

 

下肢血流淤滞→血管内皮“生锈”

血流剪切力改变加速LDL在动脉分叉处沉积,启动泡沫细胞形成

 

 

05
 
隐形杀手

 

电子烟+超量咖啡→HDL功能瘫痪

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。过量摄入咖啡因在部分研究中显示可能影响HDL功能,降低其抗氧化能力,削弱血管修复效率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身体发出的“死亡预警”不容忽视
 
 
 
 
 

 

当血管健康亮起红灯时,身体会给出这些信号:

 

胸口压榨性疼痛:

持续5分钟以上的胸痛可能是心梗前兆,50%猝死患者曾反复出现类似症状

 

异常疲惫感:

即使充分休息仍感到虚脱,可能是心脏超负荷运转的警报

 

突发冷汗晕厥:

临床数据显示,约35%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不明原因晕厥为首发症状,常伴随皮肤湿冷、意识模糊等表现

 

肢体麻木:

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肢体末端异常感觉,需警惕血栓风险

 

 

 
 
 
 
守护血管健康的5大关键
 
 
 
 
 

 
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提出的“血管年轻化计划”,需要从日常细节入手:

 

饮食加减法:每天盐摄入< 6g,增加深海鱼、全谷物、新鲜蔬果,减少油炸食品

科学运动:每周150 分钟有氧运动(快走/ 游泳)+力量训练,促进血液循环

睡眠管理:建立规律作息,睡前1 小时远离电子设备,用4-7-8 呼吸法助眠

压力释放:通过冥想、社交等方式缓解焦虑,避免情绪压抑引发心律失常

定期监测:30岁以上每年检查血压/ 血脂 /血糖,颈动脉超声筛查斑块

 

 

血脂深度筛查丨馨无忧®心梗脑梗精准早筛

 

世卫组织指出:80%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治疗,倡导早筛早治。抓住黄金干预期,花小钱办大事,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。

 

由于常规血脂检测检出率低于50%,无法有效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要想使血管真正年轻化,血脂深度筛查更关键。国盛医学馨无忧精准早筛可以高效、精准识别早期风险,为心脑血管健康筑起稳固防线。

 

馨无忧®四大核心优势

 

 

 

精准全面:凭借高灵敏度检测技术,全面捕捉血脂功能的各项关键指标;临床验证结果显示,检出率高达84.5%

 

采样便捷:通过2mL外周血采血或指尖血采血即可完成采样, 操作简便

 

权威认证: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创新注册证并入选广州市创新目录; 在美国,其临床意义得到充分验证,被列入美国医保(代码83701)

 

个性管理:基于更精准、全面的检测结果,可定制全方位心脑健康管理方案,提供一体化风险管理服务

 

 

 

参考文献

1.Badimon, L., & Vilahur, G. (2012). LDL-cholesterol versus HDL-cholesterol in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: Inflammatory resolution versus thrombotic chaos.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, 1254(1), 18–32.https://doi.org/10.1111/j.1749-6632.2012.06480.x

 

 

 

 

2025-04-11 15:49

NEWS

新闻中心

 

热点新闻